http://www.chessit.net
 
棋艺探讨之一   棋艺探讨之二   人物棋史译文   实战评局译文   专题译文

当前栏目:棋艺探讨译文

发信本站
 

【译前注:Tim Krabbé,荷兰作家、新闻记者,曾列荷兰优秀棋手之列,经常编写有关国际象棋的文章。他的国际象棋个人站点"CHESS CURIOSITIES"在世界上都颇有名气,他在Chesscafe的专栏叫“国际象棋导游”。原文是很长一篇,译文于是分成两篇。并且个别例子没有包括,或者将原文例子变成了小题目。】

国际象棋导游—击双之源(上)
(荷)Tim Krabbé


  我觉得,击双【译注:fork,或者叫捉双、叉住;很多时候是一捉二,但有时不止,所以泛理解成多重攻击更好】可能是国际象棋中最基本的战术,这个战术最近在阿姆斯特丹某象棋俱乐部的电子通讯版上得到热烈讨论。结果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击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有些认为击双的两个方向都应该是向外的;或有人认为只有马和兵才可以叫做击双,王也可以,但车、象、后就不行;或认为击双必须是对称的;对空格也可以有击双;另有人认为击双中攻击棋子的价值必须低于被攻击棋子的价值才成立,“因为一把叉子不能叉住比它的叉齿更小的东西。” 还有人认为只有具体走到击双位置那步棋,才叫击双,等等。
我想先举个反例:(图1,黑走)
NN - Mannheimer 法兰克福 1921

1...Re4!

本来黑王已经在击双了,这步棋激活了它。白棋认输,因为他肯定丢子。

  就象上述参与讨论的某些读者那样,国际象棋百科全书也不认为是击双。他们都说它是以一个棋子或兵在不同方向的双重攻击……但这里我用自己的定义,不要太书卷气了,限制得这么严格,只要双重或多重攻击不是针对王就行的了。
  我同意基础的击双是一兵刺住两个棋子,这可是初学者碰到的第一种战术之一。经常发生这样的错误,然后学会了标准的假弃子真击双:1.e4 e5 2.Nf3 Nc6 3.Nc3 Bc5 4.Nxe5 Nxe5 5.d4

以下对局,可以见到一个基本的但却令人感到意外的系列击双:

Grigoriev - Panikovsky
Kurgan 1972
1.e4 c5 2.Nc3 Nc6 3.g3 g6 4.Bg2 Bg7 5.d3 d6 6.f4 Nh6 7.Nf3 f5 8.O-O O-O 9.h3 Nf7 10.Be3 Nd4 11.Qd2 Rb8 12.Bf2 fxe4 13.Nxd4 (图2)

13...e3!

然后不管是后还是象吃e3兵,黑棋后面都犹如英国跳棋中类似的多重跳跃,cxd4 和 dxe3 或 dxc3 。实战中是这样的:
14.Ne6 exf2+
白棋认输。

译注:下面二例,为排版整齐,译者干脆不把原文的评注写出来,而作为解题放上。都比较简单,只要找出击双的走法就行了,答案在译文最底下。】

1)这个例子有趣,白棋接着走1.dxe5 dxe5 2.Qc3,击双赢一兵,却遇上反击双:图3

2)有个不太寻常的击双如下局:图4白走

有几种标准的建立在击双基础上的中局陷阱,其中这个在过去多少年来已经造成了许多受害者。
Norman - Vidmar
Hastings 1925
1.d4 Nf6 2.c4 g6 3.Nc3 Bg7 4.Nf3 O-O 5.e4 d6 6.Bd3 Bg4 7.h3 Bxf3 8.Qxf3 Nc6 9.Be3 Nd7 10.Ne2? (图5)

好的,黑棋走:
10...Nce5
就得兵了,而且摧毁了白棋局势。
11.dxe5 Nxe5 12.Qg3 Nxd3+ 13.Kf1 c5 14.h4 Qd7 15.h5 Qe6 16.Rh4 Qxc4 17.hxg6 fxg6 18.Qh3 Nxf2 19.Bxf2 Bd4
白棋认输。   

  一模一样的局面经常发生,在我的棋局数据库里就找到了12局,最后一局是在1998年。形式只是稍有点不同,在另一种开局里,它也出现了13次——而且比赛的级别还很高。第一次出现是这样的:

留波维奇—蒂曼
Tilburg 1978
1.e4 d6 2.d4 Nf6 3.Nc3 g6 4.f4 Bg7 5.Nf3 c5 6.dxc5 Qa5 7.Bd3 Qxc5 8.Qe2 O-O 9.Be3 Qa5 10.O-O Bg4 11.Qf2 Bxf3 12.Qxf3 Nc6 13.Ne2 Nd7 14.c3 (图6)

14...Nde5 15.fxe5 Nxe5 16.Qh3 Nxd3 17.Qd7 Qa6 18.Qxe7 Rae8 19.Qh4 d5 20.Ng3 f5 21.e5 f4 22.Bxf4 Qb6+ 23.Kh1 Nf2+ 24.Rxf2 Qxf2 25.Rf1 Qxb2 26.Qg5

白棋认负。在数据库里我总计发现了有34局出现马在e5击双的可能,其中有6次被错过了【没有进入数据库的对局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图7多重攻击纯粹为得子,下面的例子很是独特:
(图7,白走)
轮白棋走就和了,这是来自1937年一盘实战。这里有几个因素:
**白棋无法以通常方法阻挡黑兵;
**时刻提防在f3将,这会指示了一些走法;
**马的逼和;
**如果在e1升后,则会造成栓连性逼和;
**以及知道三马对一马是可胜残局——楚依茨基首先示范的。

1.Ng1 Ne3+
(Nf4+ 2.Kh1 e1N 3.Nf3+ Nxf3 逼和)
2.Kh3 Nf4+
(2...e1N 3.Nf3+ Nxf3 优雅的三马却逼和)
3.Kh2 Ng4+
(不能3...e1N 4.Nf3+ Nxf3+ 5.Kg3 白王捉双马; 或者又3...Nf1+ 4.Kh1 e1N 5.Nf3+ Nxf3 逼和)
4.Kh1 Nf2+ (如果升变,还是会导致逼和) 5.Kh2 e1N
好了,好象不会逼和了,但是……
6.Nf3+ Nxf3+ 7.Kg3 (图8,黑走)
图8
一举叉住三匹马!而黑棋要赢则哪匹都不能少。所以黑棋只好走:
7...Ke3
但,这又再逼和了。
机智而优美,它属于我最喜爱的10个残局研究之一。

如下有趣的研究呈现了另一种独特类型的击双,来自1940年的一盘实战。(图9,白走)
如果1.cxd4 Rxe4,黑胜;如果随便走象,则d4的车就跑开了,还是黑胜。
1.Bf5!
黑棋受限了!1...Rde4不行,因为2.Kh3 ;而如果1...Rg5则2.g7 Kxf7 3.g8Q+ Kxg8 (g5的车必须保持对象的攻击) 4.Be6+ ,于是白棋有时间干掉d4车了。因此,不管黑车去到哪里,跟着都有一种“长捉双”,例如:
1...Rc4 2.Be6 Ra4 3.Bd7 Rge4 4.Bc6 Rac4 5.Bd5 Ra4 6.Bc6 Rec4 7.Bb5 Rg4 8.Bd7 Rae4 9.Bf5
等等。永远攻击两只车,但一只都不吃。两只车每有一组落脚点,象就有相应的落脚点。如果黑棋走等着例如:
9...Kf8
则白棋也有等着:
10.Kh3!
这样双重攻击依然,例如:
10...Kg7 11.Kh2! Rc4 12.Be6
等等。
  富有独创性的研究还不止这些。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 1.Bf3 不行呢?似乎可以从另一边进行同样的长捉双?不行的,那样白棋局面有个隐藏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看:1.Bf3? Ra4 2.Bd1 Kf8! 3.Kh3 Ra1! 4.Bxg4 Rh1杀。白棋走等着就会招致这个结局。(未完待续)

·下一篇·

答案: 【回看棋图】
1)2...Bb4 3.Qxe5 Qxe5 4.Nxe5 Bc3 黑棋得子。
2)38.Nh7! 如果38...Rxc8 则 39.Nxf6+ ,白棋始终要得子。

 

出处: Chesscafe的专栏"A Guided Tour of Chess"
译者: eric
类型: 编译

  原文  相关文章  棋局下载 

 

  返回首页   回本栏目   发表意见  

返回顶部

·国际象棋译文苑·